关于房地产税,前财长又放了一炮,市场有点不安
他主要是讲房地产,其中又以房地产税的内容传播最广。本来我还不以为意,因为很多内容他是“老调重弹”,2023年3月24日楼继伟在《比较》杂志发表了《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》一文,有关房地产税就是差不多的话。比如这一句,“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一个
他主要是讲房地产,其中又以房地产税的内容传播最广。本来我还不以为意,因为很多内容他是“老调重弹”,2023年3月24日楼继伟在《比较》杂志发表了《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》一文,有关房地产税就是差不多的话。比如这一句,“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一个
24小时内,一场被绿党炒热的“挺台秀”变成德国经济界的“灭火现场”。
他甚至算了一笔账,说每年能收入数万亿美元,很快就能还清那天文数字般的37万亿美元巨额债务。他描绘的画面里,因为关税,工厂和企业正疯狂涌入美国。这听起来……太美好了。
今年10月末至11月初,在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釜山峰会前后,美国财长贝森特扬言称,中国不会再长期依赖稀土作为对美国的经济胁迫工具,他声明美国有“调整措施”(抵消措施),并预期中国的此类杠杆可能只持续“12到24个月”。
这事儿说白了,就是中美在稀土这块儿又掐起来了。稀土这玩意儿听着高大上,其实就是高科技和军工的命根子,中国手里攥着全球大头,美国人急眼了。
“不再考虑对华加征 100% 关税”—— 美财长耶伦这句轻飘飘的话,最近在中美贸易圈炸了锅。要知道半个月前,美国还拿着这份 “极限施压清单” 喊话,放言 11 月 1 日就要让中国稀土、新能源产品 “变贵一倍”,如今突然收声,不是良心发现,而是自家账本实在算不
10月26日谈完,美方公布的唯一成果是稀土管制推迟365天。现场没提关税,没提芯片,连之前吵得最凶的造船税也没影。华尔街交易员听完只回了一句:等于白来。
之所以这样,把中国买不买美国大豆的事情和贝森特挂上钩,除了贝森特是和中国进行贸易谈判的主要人物之外,也和他在一档电视节目里的谈话有关系。
这焦虑的背后,是美国商务部内部一份从未公开的测算报告,像幽灵一样盘旋在白宫上空,报告用冰冷的数字预言,如果对华加征100%关税的靴子真的落地,美国国内物价将在短期内迎来一场15%到20%的暴涨。
“美国豆农敦促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时,选择伙伴关系,而非施压,”10月28日,香港《南华早报》以此为题刊文称,美国大豆种植者已损失惨重,希望政府尽快采取行动。他们纷纷表示,特朗普政府必须减少谩骂和激进策略,才能与中国达成持久的大豆协议。
美国《国家广播公司》(NBC)报导,贝森特在节目中透露,过去2天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已达成「实质性框架」,他相信这将缓解美国大豆农民对中国抵制的担忧。报导指出,中国在2023年与2024年购买了美国超过半数的大豆,2024年的交易额更接近128亿美元(约台币384
报道称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说,“本月中旬,我们动用了五角大楼的剩余资金,得以向军方人员发放薪酬。”他认为,11月初仍能维持发放,但到11月15日,美国政府可能无力支付军队和服役人员的薪酬。
10月28日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,巴西记者的提问把中美稀土博弈摆上了台面。问题直指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说法,这位美方官员上周日称中方没实际实施稀土出口管制,还暗示美方100%关税威胁在磋商中起了作用。可公开信息明明显示措施已经生效,两边的说法完全对不上。
2025年10月28日,全球财经圈炸了!美国财长——贝森特亲口承认,已经感受到中国拒买美国大豆的“切肤之痛”!
“前几天还喊着要加100%关税,怎么磋商完就松口了?”10月27日,美国财长贝森特“不再考虑对华加征100%关税”的表态,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。距离美方抛出极端加税威胁才过去十几天,态度转变之快让人意外。更值得琢磨的是,美方首次在公开表态中提到“愿以平等、尊重的
当地时间26日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一句“我也是豆农”,让中美贸易争端中的大豆议题再度成为焦点。在ABC电视台的《本周》节目中,这位前华尔街对冲基金高管对着镜头直言,中国拒绝购买美国大豆的举动让他“感到痛苦”。
在美国广播公司(ABC)26日播出的《本周》节目中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,中国拒绝购买美国大豆同样令他“感到痛苦”,因为自己“其实是一名豆农”。
更劲爆的是,他亲口承认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让他"很痛苦",要知道,这位财长可不是普通农民,他名下有着价值2500万美元的农田,每年光收租就能躺赚100多万美元!
在美国广播公司(ABC)26日播出的《本周》节目中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,中国拒绝购买美国大豆同样令他“感到痛苦”,因为自己“其实是一名豆农”。
贝森特直指俄方特使德米特里耶夫是"俄罗斯宣传员",并表示最新制裁措施将重创俄罗斯战时经济。这场言辞交锋凸显美俄之间围绕经济制裁效果的认知战正在升级。